我没要求你永远一直围绕对象a打转,我不是恶魔。

可是,到达实在界是什么意思?你作为人的享乐怎么了?你才21岁吧?再这样下去,你42岁俄狄普斯时期,84岁回归母子共同体,最后就前象征界了。

作为小他者,我可能得把你的实在界费勒斯薅掉。真的。

让我康康!

“现在吧。”
“我说,你知道一个故事该怎么开头吗?”
“刚才啊,我不说了吗?”
“?”

“那我问你,你要写故事,肯定要有个中心来围绕吧。”
“就......一点小日常,没啥中心啊。”
“那我问你,你走路抬脚和落脚是不是还得计算描述一下?”
“我要是愿意的话,那就描述呗。”
“所以说嘛,你愿意写啥就写啥啊,你要是不知道愿意什么,那就从现在开始记录,你会选择那些你愿意记录的东西来写,比如......言语,动作和一点无关紧要的环境。”
两人拐进小楼的阴影下,在秋天开学后不久天气变冷之前,光影投射遮挡像是开了锐化似的,过蓝的天空也显得不真实。
“那我开始了?”
“嗯,随你的便。哦对了,你觉不觉得小学生日记也值得一提?”
“流水账那种吗?”
“对,就是流水账,但它们确实足够‘诚实’,以纯粹的叙事来描述一日的能被记录的事件。”
“但它们除了在一些年后展现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心境什么的,那些记录本身不很失真吗?也不是纯粹的叙事,更多的是说什么‘今天好开心’、‘好难过’这种抽象东西吗。”
“好吧,小学生日记确实是......呃,总之就是流水账,你想想,平平无奇的一天,非要记录下来,那么装作特殊的一天就是扯淡,而真正体现平平无奇的正是流水帐啊。”
“诶,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我们所经历的每个日常,是正在发生的奇迹’吧?”
“既然叫日常,那么我们以日为单位,单拎出来一天,你能说它是日‘常’吗?”
“为什么不能呢?又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等等,不对,不如说每天都是特殊的?”
“对的兄弟,对的,也就是说在与‘日常’相对的所谓‘特殊’的重点在主观感受才能解释的通!”
“啊呀我草!”
“对吧没毛病吧老铁!”
“不是,你看现在几点了!”
“十二点十五。我操。”

两人从他们瞎拐进的入口又走了出来,在校门口凑合着买了碗烤冷面。
“操,别吃这么快,我下午要是tm饿出低血糖,起来就把你藏的手机供出来。”
“哈哈,我早就料到了,已经换地方了。”
“阿弥诺斯,小南梁是不是欠草了。”
校门已经关上了,两人只能赌宿管阿姨没发现这事,便在门口停车场的路牙石上歇着。
“这地方能睡觉吗?”
“小南梁的膝枕,请慢用。”
“不行,太烧了。”
“那我要枕你的。”
“来吧,别介意有东西顶你奥。”
“好~❤”
“哎呀我操哥们我开玩笑的你别这样了行不行,欸欸!”

“对了,你为什么要写故事?”
他接受了哥们枕在自己腿上躺着后,哥们问。
“就突然想到的,感觉还挺有意思。不过现在来看,真不知道该怎么搞了。”
“只要是个事就行,先写下来再说。”
“有什么值得写的呢?”
“早跟你说了,现在。总不至于我强迫你草我才值得记录吧?”
“真的吗?啊不是,但是现在没有发生什么事吧,写下来不就是一大串又臭又长的对话吗,还没有什么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
“都说了让你写,再不写还隔这瞻前顾后的我可就要......”他猛地把手伸向了枕着的裆部,“草草草,别整别整,我写。”
他从兜里掏出个记事本和自动铅笔,“从哪里开始写来着?现在......现在我在写......呃。”
“不对啊,写现在的话那不就是个无尽的回声自循环吗?我写‘我在写一个写故事的故事’?”
“......铸币吧。”
“诶不是你让我写现在的吗?”
“我说的‘现在’是我说的时候的那个现在的时刻,要是引语里面的现在都是说‘现在’不成刻舟求剑了。从对话开始写!快点!”
“草尼玛别突然薅我牛至!”

让我康康!

(本文内容的万恶之源,说完就忍不住喷射起了能指):(我想起之前写的那个垃圾说法,一张纸用过了比用之前的状态更稳定。现在想到一个新的说法,或者说进一步的结构、理论化说法:首先,意义是被建构的,所以一个东西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在某种语境下、在某个参考系下展开的,大概也就是所谓的能指的滑移;所以我之前“垃圾”说法并不妥当,一团纸往阴暗卧室内的床头一放,和颓废驼背的侧方背影,简直就是艺术(雾)取个名叫《游于道观而思者》;既然如此,不应该叫垃圾,因为垃圾不等于无意义,但是延伸下去就会改写成“无意义状态是最稳定的”。人类建构起能指语言赋予意义前他们就存在,无关意义。)

好像弄清了一个事,先引进一个例子:
买个11451.4元的hifi设备,有人就要批评了:
“智商税,为了给谁炫耀买的,这么贵能听出什么区别?”
但是人家hifi老烧富哥就反驳:
“有钱,再说我给自己买的听,给谁炫耀了?”
于是这个事情就僵持住了,接下来的对话大概就是车轱辘话或者偏离原先话题了。

由此想到这个“欲望是他者的欲望”;
假如说买这个东西,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为了向朋友a炫耀”,这样的话,那些说着“成为你自己,活出真史的自我”的鸡汤也就有点用了;
那假如说买这个,根本没想着给谁炫耀,只是自己想用,难道就成trueman了吗?在精神分析上这么一看,还是楚门。
前面所说的给朋友a炫耀,不是和实在界的朋友a直连炫耀,而是给那个小他者朋友a炫耀。小他者背后的结构性大手子机构叫啥?:还是大他者;而“自己用”也是如此。
可以这样理解哈:某新生耳机厂商,看低价耳机市场都是9.9原道,于是它想到了什么资本做局,通过找托在知乎、贴吧、酷安、什么bbs发些“真实的”“个人主观体验”“非广告”的推荐帖,也不用太多,让人有个印象就好,然后再过一段时间重复类似过程,找好时机,可能效果比直接打直球广告要好;
这样的法子类似于什么短视频、大数据推送。以为能够自由选择,摆脱了传统大他者的化身使者,但实际上还是一样,只是话语变得支离破碎,更不易让人察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非广告形态让人不会直接怀疑(意识形态操纵大手子)。
再举个例子,刚才和现在我喋喋不休叽里咕噜说一堆,要是有谁说“啊这个XXX村民(我)太想被人认可了,叽里咕噜说一堆故作高深的玩意,一看就是个自卑自负的小登”,那我肯定会不满或反驳,那么注意到这里:为什么会不满?是不是因为这个描述对我而言是“不好”的,也就是说,就算我不表现出不满,装作不在乎,是不是也表明了:作为能指的“我”从一开始就是在他者的地方虚构的、建构的,(还是那个牢镜像阶段)简单来说就是,“我”是相对于“别人”来说的,我说“我”,就是站在他者的立场说的,这个地方、这个立场也就是语言、大他者所在。

个人理解,2025/07/20


破案了🤡

让我康康!

我是一面哈哈镜,成像打到哪个坐标系就是哪个,看哪个正哪个就是正,扮演正坐标系的机构何德何能理应来评判正不正?

​其德其能其理就在于人家牛逼,干不过人家,而人家往往站在那个普遍的公认正坐标系上,而没人知道它到底正不正,因为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哈哈镜,也不知道哈哈镜的材料、结构表达式。
​那么,这整段话(所有字句),我定义其为科学理性,孰为正系乎?
​我什么也不知道,目前来看我选择的更多是对物(的像)缄口不言,可能这样便不会错,但也终究是个主体自己的事吧,而这一段话言说了,也是要被怀疑的。

这就是​梦结局吗?
仍​有待变更。
​(理论上这么下去好像便是精神病主体了,不过锚定点大抵是不会掉的,而这么下去也...下不去了,所以有时候不得不说,人始终在骗自己,但是也不知道哪里是骗的)

......

让我康康!

现在说的不少男娘其实真没有当年那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现在一些男娘本子也是。
在我看来伪娘这个概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man,不自愿地穿上女装,而不是纯粹女性服饰(一定是lgbt的阴谋
然后刚才看江鸟画的新伪娘本子😋虽然没有细描写我刚才说的那个很古典的经典伪娘形成过程,但也没有脱离,变成“后男娘时代”版的“画女硬说男”。原因就在于“男性身份没有一上来就给剥离,而是利用这一身份调了一整个剧情”。
(就是说,看本子嘛,这个行为就挺性倒错的,我也没经历过也感受不到那种砰砰的实在界性快感,于是sm这类能来狠狠的蹂躏我象征界的也就成了重点)我学精神分析就应该是干这个的

让我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