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默认分类 下的文章

八月中旬之前会有那么一天,可能像是在今早起床后看到窗外比平日要更深蓝的天、且在视野之内万里无云的时刻,一种来自秋天的疏离感在没有气温感知的情况下出现了。

其实今年七月时便有那么几次看到没有云的天,那时我便莫名因为这种“秋感”而莫名冒了点冷汗,不过这样的寒噤悬置个半小时后,窗外还是夏日依旧。理性来讲,我的夏天简直就是为了“没有想象中夏天那般热烈的遗憾”而存在的——到来前隐隐期待,到来后突然对无声离去的春日感到惋惜的同时,逐渐发现夏天倒成了一种夕暮的预告或是到来,并以一种迟暮年迈的感觉度过。

秋前的迹象,“秋迹”,也是“pre”;大概是我在22年第一次有了这种明显的感觉:那时是八月末,过敏性鼻炎症状减弱时,我在七区老家那块到处溜达,可能是长期在家宅着的缘故,感到了和视觉相比要莫名冷很多的不适。总之,我在天桥旁边的一个突出的水泥井盖边坐着打音游(好像就是在那时我把phigros删了,手机没空间了,受不住新版愈大的安装包体积,后来也没怎么碰过新版的官方pgr了,现在要玩也就是phira),屏幕还因为中午的阳光而有大半部分看不清,但至少会让身上暖和些;后来从楼间穿过时看到几个孩子在骑自行车,同时想着给朋友们弄个个人网站之类的(然后我才逐渐意识到网站这一概念在这个几乎谁都有个手机的时代并没有发扬光大而是被APP客户端挤占了位置,比如“浏览器”这词在同学那里成了黄色小网站代名词,还问我khboys.cn这玩意正经吗233333)。总之,我记得回家后,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天,反正暑假结束的前几天再次来了场新冠疫情,然后那一整个学期,除了中间穿插了一两周的“线下课体验卡”,都是在家里上的网课。
那年的九月初,似乎接受了那种变化,认为“夏天尚未结束”,便也释怀了。

这便是所谓秋迹出现的第一次意识化,可能也像是诅咒开始吧?
“诅咒”的说法蛮有趣的,抛开那种神鬼玄学说法,我觉得我这种诅咒应该是一种偶然的创伤:因为“诅咒”这样的表述是带有强贬义色彩的,我既然这样子认为,可能是某种缺憾吗?总之,这样的感受本身或许只是年龄增长带来的感知力提升的偶然,但在后续的历史意义建构上体现出的这种“诅咒”式、“诅咒”性,是问题体现。
或许我能用点浮于表面的三脚猫功夫来解释,但是那种失落感依旧。

先回到秋迹上吧,各种所谓刨根问底的根源原理解释大概都是无意义的异化废话。
大庆四季的界定其实挺模糊的,可能是因为我生活经验少的可怜使我如此认为,每个季节都是悄无声息地来去,即便像我这样对环境变化有些敏感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就像是家里的翘板开关,你始终无法找到并卡在一个介于灯开和关状态之间的地方——非线性且同一位置有两个对应状态可能的图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并不能用这样的对“自古”叛逆来不“逢秋悲寂寥”。这几年每到这个时候都有这种微妙的悲伤失落感受,然后莫名就下了雪,入了冬,然后逐渐熟悉冬日的调性,再期待着冰雪消融的春日;但根据这几年的经验而言,秋天带来的后劲(release)也很长,长到好像 sustain 了一整年然后再次发现秋迹(pre)。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写这些,这样记录其实正向加强了负面的观念,但记录下来的片刻安心快感甚是舒坦舒畅。

其实总觉得敲下正文第一个字时的行文思路并不是这样,原思路中的一些想法在回忆中被淹没了(牛魔。

杂:
突然有个想把 Blog 字体从 HarmonyOS Sans 替换成思源宋体的想法,不过目前是不打算改了。
其实还有好些地方要改,比如,最简单的就是要去掉“初中生”字样;但它们在那里呆了这么久,我有些不忍改动(悲)(恼)

为了费勒斯享乐瞎看拉康精神分析走火入魔了吗,哈吉民你这家伙。

让我康康!

章鱼p
我的理解是
章鱼噼的问题就在于
它的目的
人类世界发生的无论多么没有道德多么令人悲伤
它这波操作下来
👍

老是想着happy,结果呢
本来静可能会被茉莉乃霸凌致死
茉莉乃肯定脱不了干系,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就算没有这也是这个系统里本来发生的)
但章鱼噼以异于人类世界的存在出现
还顺手一魔法板砖把茉莉乃敲死了
它还不承担法律责任
换言之,它因为自己的叛逆,违反了它老家happy星的规矩
造成了1-5集悲剧
它要是不出现也一样是悲剧
但是它插手了

就像
治疗心理疾病
淳平看到一孩子心理有问题
于是自告奋勇来治愈
结果把人家治死了。
性质就从
自杀变成了被教唆自杀
然而这个淳平还不是淳平,是一个看着人畜无害,动机纯良的外星章鱼噼

章鱼p的存在对于这个都是非正常人的社会关系系统
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残忍的
对于每个个体可能会因它而露出笑容
作者这么写也是挺狗的

看完我的感触就是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捂脸]

好吧
章鱼噼最后也是牺牲自己换来了一个ge
怪不得那时漫画完结观众不满呢
那些破事作为叙事主线
最后这么搞相当于他们所说的梦结局了(还是噩梦)

(果然最后一集的ed是后半段
😭😭)

还好
和解了
这样处理一想还挺好的
章鱼噼动用了规则之力
把感触经验留下来了
可以理解为

没有欲望主体的形态
只留下了爱
这很好。

也可以说,原生家庭的问题是无法改变而且深植于孩子心理的,章鱼噼结局带来的是后天的魔法之爱,这是种现实中很难带给他们的爱。谁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后续会怎样发展,静香和茉莉乃他们确实成为了朋友,东君也渐正常了,但不知道章鱼p留下的这种魔法之爱到底多好使。
这帮梅姨阁诗人从小内心就扭曲,虽然有章鱼噼的魔法之爱(超现实的结构式爱),但长大后呢?是不是和前面章鱼噼的无能一样,对于那些主体结构,那些创伤无能为力?

虽然这么说很残忍,也很没有人文关怀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个体能够拯救他们,如果没有章鱼噼,就那么发展下去,就算惨也是那个糟糕的环境系统的必然。
精神分析说什么穿越幻象,可是在那个环境下,谁能“认识你自己”?谁能天天研究些抽象的精神分析理论?

如果像我这样持悲观态度看这个故事中的角色,那么作者这么写很温柔了,不是什么报仇不是什么正义的制裁,只是“正常”生活下去...
往好了说,至少活下去了,有那个“认识你自己”“穿越幻象”的可能性了

“教溺水者游泳”是理想的却很荒谬,章鱼噼可能是先“给溺水者救生圈”,虽然没有解决问题却能让人活下来

让我康康!

我没要求你永远一直围绕对象a打转,我不是恶魔。

可是,到达实在界是什么意思?你作为人的享乐怎么了?你才21岁吧?再这样下去,你42岁俄狄普斯时期,84岁回归母子共同体,最后就前象征界了。

作为小他者,我可能得把你的实在界费勒斯薅掉。真的。

让我康康!

“现在吧。”
“我说,你知道一个故事该怎么开头吗?”
“刚才啊,我不说了吗?”
“?”

“那我问你,你要写故事,肯定要有个中心来围绕吧。”
“就......一点小日常,没啥中心啊。”
“那我问你,你走路抬脚和落脚是不是还得计算描述一下?”
“我要是愿意的话,那就描述呗。”
“所以说嘛,你愿意写啥就写啥啊,你要是不知道愿意什么,那就从现在开始记录,你会选择那些你愿意记录的东西来写,比如......言语,动作和一点无关紧要的环境。”
两人拐进小楼的阴影下,在秋天开学后不久天气变冷之前,光影投射遮挡像是开了锐化似的,过蓝的天空也显得不真实。
“那我开始了?”
“嗯,随你的便。哦对了,你觉不觉得小学生日记也值得一提?”
“流水账那种吗?”
“对,就是流水账,但它们确实足够‘诚实’,以纯粹的叙事来描述一日的能被记录的事件。”
“但它们除了在一些年后展现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心境什么的,那些记录本身不很失真吗?也不是纯粹的叙事,更多的是说什么‘今天好开心’、‘好难过’这种抽象东西吗。”
“好吧,小学生日记确实是......呃,总之就是流水账,你想想,平平无奇的一天,非要记录下来,那么装作特殊的一天就是扯淡,而真正体现平平无奇的正是流水帐啊。”
“诶,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我们所经历的每个日常,是正在发生的奇迹’吧?”
“既然叫日常,那么我们以日为单位,单拎出来一天,你能说它是日‘常’吗?”
“为什么不能呢?又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等等,不对,不如说每天都是特殊的?”
“对的兄弟,对的,也就是说在与‘日常’相对的所谓‘特殊’的重点在主观感受才能解释的通!”
“啊呀我草!”
“对吧没毛病吧老铁!”
“不是,你看现在几点了!”
“十二点十五。我操。”

两人从他们瞎拐进的入口又走了出来,在校门口凑合着买了碗烤冷面。
“操,别吃这么快,我下午要是tm饿出低血糖,起来就把你藏的手机供出来。”
“哈哈,我早就料到了,已经换地方了。”
“阿弥诺斯,小南梁是不是欠草了。”
校门已经关上了,两人只能赌宿管阿姨没发现这事,便在门口停车场的路牙石上歇着。
“这地方能睡觉吗?”
“小南梁的膝枕,请慢用。”
“不行,太烧了。”
“那我要枕你的。”
“来吧,别介意有东西顶你奥。”
“好~❤”
“哎呀我操哥们我开玩笑的你别这样了行不行,欸欸!”

“对了,你为什么要写故事?”
他接受了哥们枕在自己腿上躺着后,哥们问。
“就突然想到的,感觉还挺有意思。不过现在来看,真不知道该怎么搞了。”
“只要是个事就行,先写下来再说。”
“有什么值得写的呢?”
“早跟你说了,现在。总不至于我强迫你草我才值得记录吧?”
“真的吗?啊不是,但是现在没有发生什么事吧,写下来不就是一大串又臭又长的对话吗,还没有什么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
“都说了让你写,再不写还隔这瞻前顾后的我可就要......”他猛地把手伸向了枕着的裆部,“草草草,别整别整,我写。”
他从兜里掏出个记事本和自动铅笔,“从哪里开始写来着?现在......现在我在写......呃。”
“不对啊,写现在的话那不就是个无尽的回声自循环吗?我写‘我在写一个写故事的故事’?”
“......铸币吧。”
“诶不是你让我写现在的吗?”
“我说的‘现在’是我说的时候的那个现在的时刻,要是引语里面的现在都是说‘现在’不成刻舟求剑了。从对话开始写!快点!”
“草尼玛别突然薅我牛至!”

让我康康!

(本文内容的万恶之源,说完就忍不住喷射起了能指):(我想起之前写的那个垃圾说法,一张纸用过了比用之前的状态更稳定。现在想到一个新的说法,或者说进一步的结构、理论化说法:首先,意义是被建构的,所以一个东西的意义和价值都是在某种语境下、在某个参考系下展开的,大概也就是所谓的能指的滑移;所以我之前“垃圾”说法并不妥当,一团纸往阴暗卧室内的床头一放,和颓废驼背的侧方背影,简直就是艺术(雾)取个名叫《游于道观而思者》;既然如此,不应该叫垃圾,因为垃圾不等于无意义,但是延伸下去就会改写成“无意义状态是最稳定的”。人类建构起能指语言赋予意义前他们就存在,无关意义。)

好像弄清了一个事,先引进一个例子:
买个11451.4元的hifi设备,有人就要批评了:
“智商税,为了给谁炫耀买的,这么贵能听出什么区别?”
但是人家hifi老烧富哥就反驳:
“有钱,再说我给自己买的听,给谁炫耀了?”
于是这个事情就僵持住了,接下来的对话大概就是车轱辘话或者偏离原先话题了。

由此想到这个“欲望是他者的欲望”;
假如说买这个东西,一开始就有意识地“为了向朋友a炫耀”,这样的话,那些说着“成为你自己,活出真史的自我”的鸡汤也就有点用了;
那假如说买这个,根本没想着给谁炫耀,只是自己想用,难道就成trueman了吗?在精神分析上这么一看,还是楚门。
前面所说的给朋友a炫耀,不是和实在界的朋友a直连炫耀,而是给那个小他者朋友a炫耀。小他者背后的结构性大手子机构叫啥?:还是大他者;而“自己用”也是如此。
可以这样理解哈:某新生耳机厂商,看低价耳机市场都是9.9原道,于是它想到了什么资本做局,通过找托在知乎、贴吧、酷安、什么bbs发些“真实的”“个人主观体验”“非广告”的推荐帖,也不用太多,让人有个印象就好,然后再过一段时间重复类似过程,找好时机,可能效果比直接打直球广告要好;
这样的法子类似于什么短视频、大数据推送。以为能够自由选择,摆脱了传统大他者的化身使者,但实际上还是一样,只是话语变得支离破碎,更不易让人察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非广告形态让人不会直接怀疑(意识形态操纵大手子)。
再举个例子,刚才和现在我喋喋不休叽里咕噜说一堆,要是有谁说“啊这个XXX村民(我)太想被人认可了,叽里咕噜说一堆故作高深的玩意,一看就是个自卑自负的小登”,那我肯定会不满或反驳,那么注意到这里:为什么会不满?是不是因为这个描述对我而言是“不好”的,也就是说,就算我不表现出不满,装作不在乎,是不是也表明了:作为能指的“我”从一开始就是在他者的地方虚构的、建构的,(还是那个牢镜像阶段)简单来说就是,“我”是相对于“别人”来说的,我说“我”,就是站在他者的立场说的,这个地方、这个立场也就是语言、大他者所在。

个人理解,2025/07/20


破案了🤡

让我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