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平衡、相互作用与镜像他者
平衡、相互作用与镜像他者
当我看见“爱人者,人恒爱之”等字样时,作为一名社交能力差的学生,只想到了物理中学的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以及拉康理论中提到的“L图式”。
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时,它们间存在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作用在彼此身上的相互作用力。这样的物理模型与那些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固然是相似的,可惜复杂的人际关系用这种不明不白,犹如“先射箭后画靶”的方式来想不免失之偏颇了。
为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呢?这存在某种必然关系吗?显然,并非必然。无论是对人的”相对运动趋势“还是尊重与爱,都是发生在自己的想象中的,只有做出了“相对运动”,才以这种方式“做功”,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爱人”。可是目前只是有“爱人”行为,“人”是否也“恒爱之”仍是随意的。
在拉康精神分析中,“L图式”提供了这样的想法:“主体”与“自我”并不直接到达彼此,“自我”的认知来自“他者”这面“镜子”,以想象的关系到达,且将象征界的“大他者”到达主体的路径截断……而我“爱”的“人”便是想象的他者,不过“爱人”的行为是能被人所观测到的,只是这行为未必被他人的想象认作我的意图。同理,来自他者的关心,我所感知到的是最终行为而非对方的“关心”,这其中转折所带来的歧义,甚至说截断,对于这些句子的正确性而言是巨大的打击。
那么,既然它们并不正确,存在这样的反例,我们就不去“爱人”、“敬人”了吗?并非如此。正因存在对其的怀疑,说明它们并没有内化于心。就像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得出了“我思故我在”一样,这个想法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上来看,也是种幻觉。只要我们仍希望自己被爱、被敬,就要将这互相的爱、敬内化,成为大他者的意志。作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意识形态,这时,这些句子便更加正确起来了。说到底,这些句子所阐述的道理并非句义本身,而是意图让更多人如此认为,世界才会更美好吧。

爱发电

爱发电二维码
给我写高兴了😋行云流水八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