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相互作用与镜像他者

当我看见“爱人者,人恒爱之”等字样时,作为一名社交能力差的学生,只想到了物理中学的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以及拉康理论中提到的“L图式”。

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时,它们间存在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作用在彼此身上的相互作用力。这样的物理模型与那些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固然是相似的,可惜复杂的人际关系用这种不明不白,犹如“先射箭后画靶”的方式来想不免失之偏颇了。

为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呢?这存在某种必然关系吗?显然,并非必然。无论是对人的”相对运动趋势“还是尊重与爱,都是发生在自己的想象中的,只有做出了“相对运动”,才以这种方式“做功”,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爱人”。可是目前只是有“爱人”行为,“人”是否也“恒爱之”仍是随意的。

在拉康精神分析中,“L图式”提供了这样的想法:“主体”与“自我”并不直接到达彼此,“自我”的认知来自“他者”这面“镜子”,以想象的关系到达,且将象征界的“大他者”到达主体的路径截断……而我“爱”的“人”便是想象的他者,不过“爱人”的行为是能被人所观测到的,只是这行为未必被他人的想象认作我的意图。同理,来自他者的关心,我所感知到的是最终行为而非对方的“关心”,这其中转折所带来的歧义,甚至说截断,对于这些句子的正确性而言是巨大的打击。

那么,既然它们并不正确,存在这样的反例,我们就不去“爱人”、“敬人”了吗?并非如此。正因存在对其的怀疑,说明它们并没有内化于心。就像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得出了“我思故我在”一样,这个想法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上来看,也是种幻觉。只要我们仍希望自己被爱、被敬,就要将这互相的爱、敬内化,成为大他者的意志。作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意识形态,这时,这些句子便更加正确起来了。说到底,这些句子所阐述的道理并非句义本身,而是意图让更多人如此认为,世界才会更美好吧。

让我康康!

我也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犯了这种病,但我敢说23年一定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早期症状出现在24年初,那时候的村民在下午出去,最初是晚上天黑去某个小时候就没敢进去过的人防车库,可能还被保安大爷疑惑地看着了,后来变成了下午天亮的时候出去,通常是天快黑了才回家。
但我敢说那时我根本没有拍照这个习惯,因为那个已经没什么希望了的叙利亚战损版荣耀10我根本不敢在冰天雪地里带出去让它遭受热胀冷缩的摧残导致报废的加速,就只带了一个电子手表看看时间;不过上外头唱歌这个习惯大概从那时便形成了。
那个1月和2月的回忆是很奇特的,我很难用某个代表性的东西去形容它,因为它的面太广了。
24年6月,搬家,那段时间只要一出去就唱,cc病要犯了。
一个如梦似幻的暑假...
24年9月,初四开始了;从那时起,一部能够拍照拍到爽的手机支撑了cc病的蔓延,凌晨拍早上拍上午拍中午拍下午拍晚上拍,成功犯了这个CameraCollection病。

哦对了,忘记了一件事,一个名为“往日之影1”的文件夹建立了,时间忘了。
还有,所拍的内容大多是环境而非人物对象,甚至是整个画面只是某种宏观的气氛和色调。

叙事很乱也很无厘头,但能从中感觉到某种经典的青春期影子,以及使用象征的、仪式化行为来弥补某种缺失(对象a?)的焦虑。

中午午睡,一睁眼发现天都要黑了。这个是很小时候的经历,但是那时候便有了某种怅然若失的、虚幻的感受。

我尚无解构这沟槽的CameraCollection的勇气,它们几乎是我对过往回忆的证明,反正也无伤大雅,就这样下去吧。
如今是这样说的,但或许明天就会给自己打脸,不过也无所谓了。

今天下午三点出门,四点多到家,到五点写这篇东西到了这里,此时再去回想这一下午,我没有感觉到平日里的虚无感,但也不知道今天下午发生的这一切是否实在,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是在试图通过每年的四季轮回/12个月的轮回来追寻往日之影。

等等,写完了这些是不是也代表者对我这一行为的解构呢(
不过没什么变化就是了,我是一边看着天渐渐变黑再拍几张照,一边写完的🤣。

让我康康!

很难想象这么快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越过越有种后现代解构的感觉,但又无法进一步更完全地解构,还是老样子——卡在这里了。
前俩天当喜剧看了遍搏击俱乐部(实话说我是看avemujica之后知道的,现在假药太逆天了),看完感觉“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好像领悟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反正挺有意思的就是了。

总是说我要疯了,世界疯了,恐怕也只是自顾自地构建的象征秩序和幻象世界开始崩塌了;如果我是一台机器,真想把一切都克隆备份一份,把漂浮的运行内存和原有的存下来再忘掉过去,就像我几乎退役了的、已经变味了的edge浏览器,把用了好几个月的标签页存在了微软的工作区里(其实电脑也是很久没关机只是睡眠模式) 。

我们这边有三个挺有名的初中:祥阁、六十九中、靓湖;
老家是在六十九旁边,现在在祥阁旁边租房住,然后前段时间先要到六十九那边补课,再去靓湖补,再回到祥阁,这就是我的一整个下午了。
原来只补了英语,后来加了个数学,现在物理化学都上了,就剩个沟槽的语文没补了;本来想着“啊这半年中考就把自己当机器人对待了好好学吧”,结果就是有种做梦的非现实美感,等哪天有谁告诉我我处在楚门的世界我也不奇怪。老师问打算去哪个高中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没有强迫自己早早地拿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而是说“额我父母还想着让我去实验呢”,但现在看来我这个回答有点不合适,因为老师听这句话应该并不是把“父母”作为重点而是把“去实验”作为重点,感觉还不如直接表现出“随波逐流”和“无所谓”了。
扭头一看,我草,朋友也来这儿补,有他几乎是我把这段时间挺过去的精神支柱了,还有一个就是母鸡卡233333

就这样,今天课都停了,一切都像梦一样。

昨晚回来的时候没有像前几天那样跑,一方面是饿了,不过另一方面也是想久违的去黎明湖栈桥上面走走。这一走就是半个多小时,因为上面没什么人,天还有点冷,过了半天也就只有我一个人在上头,于是...
第一次放开了唱歌,原来我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啊。
但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不过是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这么感叹罢了(

前两天翻相册,找到一张图:
“普通人:我能感知到事物,因此事物是存在的。
笛卡尔:感官可能是错误的!没有什么是存在的,我的心存在,感官不可能来自我的内心,所以事物是存在的
这张图

我勒个我思故我在啊。
感觉比拉康的精神分析的主体要好理解吧(

不管了,我疯了。

让我康康!

不知道是个体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也不知道是因为时间点的特殊还是因为时间段的性质,但总的来说都是某种遗憾和期待。
不留遗憾,我已经无法直视这个词了,自从它被用作中考打鸡血后就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初四这个阶段叛逆真的是,很难受也很别扭。

已经到了看比自己年级低的孩子就开始欣慰的阶段了,写那么点祥鸣后回忆了一下前两年的回忆,结果忘掉了大半,比如对话的话题、发起者之类的,只记得一种美好的感觉,自然得像梦一样。一种自发的疏离感就这么水灵灵地占满大脑了。
动不动就被负面情绪占满的日子,祝大家都能

圣诞节快乐

让我康康!